我甫一出生,爸爸就因为工作调动去了千里之外的南方工作。家里只剩下“老弱妇幼”-----爷爷、奶奶、妈妈和我生活在一起,这一住,就是十多年。
妈妈虽然是媳妇,可对年老病弱的爷爷、奶奶就和对待外公、外婆一样,细心照料;爷爷、奶奶对我和妈妈也很关心、爱护。在我们家,从来都是和和睦睦,不存在“婆媳”矛盾。
今天我要讲的就是我五岁半时发生的一件事。
那天,爷爷疾病突然发作,满面潮红,呼吸急促,人已经呈现出半昏迷状态。爸爸远在深圳,奶奶急得只会掉眼泪。从外面赶回来的妈妈看到情况,立即打了120急救电话,并迅速找来邻居叔叔们帮忙。不一会,“嘀嘟嘀嘟”救护车来了,一个急救人员拿着一副担架上来了。邻居叔叔和急救人员一起把爷爷轻轻放在担架上,准备下楼送往医院。我家住在五楼,没有电梯,爷爷又很重,两个人根本抬不起来。妈妈二话没说,换上球鞋就去帮忙。妈妈个子很瘦小,没什么力气,平时端个水盆都摇摇晃晃,可在爷爷生命垂危时,妈妈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。
因为爷爷患的是心脏上的病,抬动的时候,必须要保持担架的平衡。妈妈个子小,既要努力抬稳担架,又要注意转弯时的力气变换,还要时时关注爷爷的状况,所耗费的力气比那几位叔叔要大得多。因为楼梯很狭窄,大家都使上了吃奶的劲,几层楼走下来,连大男人都吃不消,对个子矮小,力气单薄的妈妈来说,更是艰难。可她咬着牙齿,用单薄的力气担着担架的一侧,一步步坚持着挪动双脚,同时尽可能地用手撑着墙壁,稳住自己的脚步。汗珠在这个冬夜里打湿了妈妈的头发和衣服,豆大的汗珠子顺着额头流下来,她都顾不上抬手擦一把,一心数着脚下的步子,算着剩下的距离。等把爷爷抬上车,妈妈就一下跌坐在了救护车里,久久都站不起来。
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,爷爷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。妈妈请邻居阿姨陪伴我在家睡觉,可她自己为了照顾爷爷,在医院急救室外的椅子上坐了一夜,而她的肩膀因为受力过度,半个多月都不能正常抬起。事后,奶奶逢人就说:“我可真有福气,有这么个孝顺儿媳妇。”
这件事让我记忆非常深刻。妈妈艰难前行的脚步声总是一声声敲打在我的心上,让我始终无法忘记。
公安备案号:42120202000103 ICP备案: 鄂ICP备19031602号-1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 GMT+8, 2018-11-14 16:33 , Processed in 1.025408 second(s), 1 queries , Wincache On.